- 好文分享 -
Curry腳踝再次扭傷,但這次好像不太一樣
2023-08-03

作者: 吳俊億(阿肚)物理治療師   |   IG專頁:movingbellypt 

原文網址:Curry腳踝再次扭傷,但這次好像不太一樣

-

2022/03/17 金州勇士對陣波士頓賽爾提克的比賽中,第二節中段雙方球員相繼撲倒在地爭搶loose ball,而就在M. Smart飛撲搶球時,直接撞上了Curry的腳踝,迫使他隨即下場休息接受檢查。據後續報導,初步檢查結果顯示,Curry的腳踝並沒有骨折或其他結構性損傷,待兩週後再做一次檢查。

腳踝扭傷過程

首先我們一樣先來看這個play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。

Curry這次的腳踝扭傷與常見的情況有兩點不同,

1. 受外力撞擊造成,一般常見腳踝扭傷為下落時沒踩穩,造成所謂的『翻船』。通常受到外力撞擊造成的傷勢會較為嚴重,

2. 腳踝外翻,多數腳踝扭傷為內翻,造成腳踝外側韌帶撕裂傷,但此次Curry則是遭受由外向內的衝擊,較可能對腳踝內側韌帶造成傷害。

扭傷嚴重性

針對本此Curry腳踝扭傷並不嚴重,筆者有以下幾個看法。

1. 腳踝內側韌帶受力

如果將腳踝分為內外兩側來看的話,結構上來說,內側韌帶(三腳韌帶)遠比外側韌帶強韌(距腓、跟腓韌帶)許多,研究統計顯示內側韌帶受傷大約只佔了腳踝扭傷的15%而已,而要造成內側韌帶受傷的衝擊力量多半也會造成腳踝骨折,因此臨床上因運動導致內側韌帶受傷的狀況實在蠻少見的。即便像Curry這次被100公斤的飛身衝擊撞在腳踝上都仍能安然度過,一部分原因便是因為腳踝內側韌帶實在強韌。

2. 腳踝順應性

被撞擊後,腳踝凹折的過程不像大部分的翻船,出現一瞬間過度拉扯,然後快速回彈的狀況,反而是腳踝順應衝擊的力量外翻,整個過程大約受力3-4秒左右,藉由延長受力時間,避免能量在一瞬間全部摜壓在組織上,降低受傷嚴重程度。這兩者就像摺一張紙,虛摺跟壓出摺痕的差別,腳踝沒有順應性的情況就會像摺出摺痕般,結構上出現重大的變化。

若他的腳踝沒有這樣的順應性,被M. Smart這一撞的能量,理論上會是蠻嚴重的才對,而這也是筆者認為此次傷害並沒有太過嚴重的主要原因。

3. 軀幹、下肢順應性

Curry生涯初期,飽受腳踝傷勢困擾,但他後來修正了訓練的方式,除了腳踝外,同時也針對核心、髖部進行訓練,強化腳踝之餘,也有效分散掉腳踝所需承受的壓力,大大減少了受傷的機會、嚴重度。而這次內踝受傷並不嚴重,有很大一部分也要歸功於此。

除此之外,Smart這記飛撲本來也很可能會造成Curry膝關節韌帶的受傷,從衝擊的角度來看,蠻有機會會導致內側副韌帶的撕裂,但我們可以看到Curry在被撞擊到整個跌倒的過程中,下肢能夠保持在理想的排列狀態,有效承接衝擊力量,進而避免傷害近一步擴大,而這一大部分要歸功於他的核心、髖關節穩定控制能力。

延伸閱讀:
K湯回歸(下):傷後復出動作分析
如何避免膝傷纏身,治療師教你練什麼

腳踝扭傷處理

針對腳踝扭傷之處理,就筆者身為治療師的經驗來說,第一時間能否有效控制腫脹程度,會大大影響後續恢復所需的時間,因此扭傷第一時間建議先將鞋子、護踝綁緊,或更理想是直接纏上白貼固定腳踝,避免腫脹過度堆積,再來等1-2天疼痛減緩後,在疼痛可以忍受之範圍內,開始適度活動,例如轉動腳踝、承重走路等。觀察下來,如此恢復的速度、狀況普遍來說較為理想。

大約2-3週左右後,組織發炎期過了、腫脹大致消退了(有些時候可能需要治療師徒手介入處理),再來依個人狀況開始進行中低強度之肌力、本體感覺穩定度訓練,同時搭配核心、下肢的肌力、平衡、控制能力等訓練,並逐週調整強度與訓練量,此階段每個人狀況落差比較大,因次復健時程上比較沒有絕對依據。當基本能力都有一定程度後,最後再將以上能力整合至跑動、跳躍當中,確保能夠順利回到球場上。

更多關於腳踝扭傷之急性處理、後續復健,可以參閱JamesLee大所撰寫之文章。
延伸閱讀:腳踝扭傷後總是投不進?從 Stephen Curry的投籃動作分析原因

-
如果有問題想問我,歡迎與我聯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