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好文分享 -
Marcus Smart肩膀脫臼?看似平凡的切入怎麼受傷的?神經受損是怎麼一回事?
2023-08-14

作者: 吳俊億(阿肚)物理治療師   |   IG專頁:movingbellypt 

原文網址:Marcus Smart肩膀脫臼?看似平凡的切入怎麼受傷的?神經受損是怎麼一回事?

-

2022/05/02,東區第二輪首戰,波士頓賽爾提克在主場迎戰密爾瓦基公鹿,比賽進行到第二節尾聲,Marcus Smart切入買到犯規後,表情猙獰的往板凳席方向走去,移動方式之奇怪,幾乎是將肩膀『拎著』快步走下場,第一時間還以為是肩膀脫臼。不過根據賽後報導,當時Smart的狀況為"Stinger Syndrome"(神經刺痛綜合症候群),很快地在第三節又重回賽場,但這樣的傷勢會如何影響到他的表現?後續是否會又因此缺陣呢?

怎麼受傷的?

我們先來看上半場肩膀是如何受傷的,Smart切入至罰球線時,遭遇了右前方Jevon Carter的抄球干擾,Smart順勢墊步收球保住了球權,但很不幸的是肩膀同時也被Carter拉住造成肩頸瞬間的拉扯,造成肩頸周圍神經肌肉受損。

神經刺痛綜合症候群(Stinger Syndrome)

此症狀為急性週邊性神經損傷,根據研究發生率大約65%左右,再發率更是高達87%,不過這主要是針對美式足球所做的報告,籃球運動應該相對會低一些。通常這類傷害屬於第一或第二級的神經損傷,也就是神經本身受到輕微之損傷,可能短暫影響神經生理功能,但身體通常可以在數週內能自行復原。

最常見的發生原因有兩種,
第一是遭受撞擊後造成頸部過度伸直,同時向同側側彎,造成頸部神經根(Cervical Plexus)特別是第五、六節(C5,6)的 壓迫損傷。(如圖a)
第二是身體受到拉扯導致肩膀被下拉,頸部反向側彎(耳朵貼向另一側肩膀),造成臂叢神經(Brachial Plexus)被過度 拉扯損傷。(如圖b)

常見症狀為立即但短暫的刺痛,大多從肩膀、鎖骨周圍延伸至上臂,更嚴重者疼痛可能延伸至小臂、手掌甚至手指,疼痛一般會在數分鐘內緩解。另外可能會有感覺異常、手麻、臂膀無力無法舉起手的狀況,麻木無力則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,同時反反覆覆,忽好忽壞,雖說整體問題不嚴重,且能自行復原,但仍有可能演變成慢性問題。

回歸時程

這狀況去年其實也發生在鳳凰城太陽的Chris Paul身上,第一輪首戰對上湖人時,就曾因為衝槍籃板撞上隊友Cameron Johnson造成一樣的問題。而當時Paul受傷的可能原因與這次Smart很相似,都比較偏向臂神經受到拉扯受傷。

當時Chris Paul受傷後,仍舊完成了第一場比賽,但很明顯的,那場比賽可見他右手使不上力,傳的球軟弱無力,且比賽中不斷使用左手避免右手運球,投籃動作很明顯受到影響,與平常大不相同。後續幾場比賽雖然他也都有出賽,但比賽中都不時可以看到他抓著左肩膀,可見狀態還不夠穩定。

第一輪尾聲,傷後10天左右,據醫療團隊表示狀態大約恢復8成,直到第二輪開始,也就是傷後大約兩週,我們才見到比較正常的CP3。

根據目前研究指出,大約有85%的選手在發生神經刺痛綜合症候群後,仍舊不受太大影響,都可以持續參與練習、比賽,不過每個人的嚴重程度不一,因此數據僅供參考。以下為目前研究所整理出來的醫療指引,

發生時機

可否回場

賽季中第

確認疼痛、無力等症狀緩解後即可回場

"同場比賽"第

該場比賽休息

"同賽季"第

該場比賽休息, 後續症狀若緩解即可在下場比賽回歸

"不同賽季"第

確認疼痛、無力等症狀緩解後即可馬上回場

"同賽季"超過三次

建議本賽季休息, 並接受較縝密之影像檢查, 確保結構無大礙

回到Marcus Smart的狀況,從他第三節回歸賽場的狀況來看,整體應該並不嚴重,雖然神經受損相對是比較飄忽不定的,但應不至於影響到他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的身手太多才是,對照CP3的狀況,理論上Smart應該是可以持續出賽的。

但為何第二戰還是高掛免戰牌呢,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,因為他在第一戰第三節防守時不幸右大腿挫傷,也就是俗稱的吃雞腿,除了挫傷為直接受傷外,過程中還有些受傷高風險的動作暗藏其中,筆者近日會再另外撰寫一篇來討論。

-
如果有問題想問我,歡迎 與我聯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