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好文分享 -
Ricky Rubio 十字韌帶拉傷:過程原因分析
2023-09-06

作者: 吳俊億(阿肚)物理治療師   |   IG專頁:movingbellypt

原文網址:Ricky Rubio 十字韌帶拉傷:過程原因分析

-

近期生涯輾轉各隊的Rubio, 好不容易今年在騎士隊大放異彩,帶領騎士小將們衝擊東區列強,卻不幸在2021/12/29對戰鵜鶘時的最後關頭倒下去了,而這一倒也宣告他本賽季結束了。

根據官方消息,此次受傷診斷為左前十字韌帶拉傷(Torn ACL)。這裡提出幾個觀點供大家參考看看。

1. 動作效率下滑

首先來回顧第四節最後受傷的play的整個過程

我們再來仔細看看三張分解圖,由左至右是整個切入的過程,都是左腳落地的瞬間。

先帶大家建立個小概念,從解剖學來看,膝關節內側遠脆弱於外側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Unhappy Triad瞭解更多關於膝關節的構造。

左圖:從紅線標示可以看到,Rubio落地時,髖、大腿、小腿、腳踝都是保持一直線的,這是一般在跑動時所希望看見的落地方式,此時結構整體相對安全,膝關節內側受力也不會過大。

中圖:由紅線標示可見Rubio的大腿與小腿呈現有點弓狀 (從髖關節往下看,大腿向外下延伸膝蓋;膝蓋小腿則向內延伸至腳踝,但整體沒有過度的摺痕,而是保持微弧線狀)。此狀態算是較為樂見的,膝蓋外側相對內側承受較多張力,符合結構強度,使膝關節受傷風險低很多。

右圖:這張圖很明顯可以看到,與中圖所見相反,Rubio的大腿往內延伸之膝蓋,膝蓋則往外延伸至腳踝,使得膝蓋內側軟組織承受較多張力,在內側相對脆弱的情況下,受傷也就容易隨之發生。

另外前面兩步,Rubio都是以外側腳掌著地,這樣的方式能讓身體更容易進入下肢穩定之狀態,也更有利於身體推進。但最後一步他則以內側腳掌著地,導致力量容易全部灌在膝蓋內側上。

 

2. 肌肉能力受限(疲勞、受傷)

看完受傷的play後,筆者很好奇地回顧了Rubio整場比賽的切入過程,是否也都容易出現落地不佳的狀況,結果發現他前三節的切入大多數都能保持良好的關節排列。甚至其實受傷的play也是在最後一步才受傷的,所以問題可能出在哪裡呢?

當天比賽,Rubio在受傷前已出戰將近36分鐘,前面巨大的能量消耗,以讓他的肌肉產生一定程度的疲勞,導致他肌肉控制能力變差,動作容易在某些時刻「當機」,以致他的動作走樣導致傷害發生。

再來是他在第四節受傷前1分鐘,不幸在防守時被D.Graham頂了一下大腿,看起來似乎是吃了個雞腿,隨後便開始時不時按壓著大腿,希望能夠減緩疼痛。疼痛會相當程度改變我們的動作模式,身體會盡可能去選擇能夠避開疼痛的方式移動,同時疼痛也會降低我們肌肉的控制能力,使得整體移動效率變差,容易受傷的動作模式也就很常發生在這時候。而這可能也是這次Rubio受傷的原因之一。

 

總結來說,Rubio這次受傷一部分原因可以歸咎於被撞的那一下導致他動作能力變差,基本上這算是籃球場上常會發生的不可抗力因素,而另一部分則可能是受到年紀影響,肌肉能力無法有效負擔過長的上場時間。

從Rubio大部分時候的動作來看,筆者對於他之後復出的表現仍是保持信心,當然屆時Rubio年齡也32-33歲,體能下滑是必然的,但要負擔短時間的上場應該不會是問題,反之若要吃下先發等級的上場時間,日後復健、訓練的課題便在如何提升身體執行有效率動作的時間。

 

我們可以怎麼做來避免這類傷害發生呢?

請參考以下延伸閱讀:

如何避免膝傷纏身,治療師教你練什麼

-

如果有問題想問我,也歡迎 與我聯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