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好文分享 -
看似平凡跑動卻受傷,Luka Doncic怎麼拉傷的?
2023-09-20

作者: 吳俊億(阿肚)物理治療師   |   IG專頁:movingbellypt 

原文網址:看似平凡跑動卻受傷,Luka Doncic怎麼拉傷的?

-

4/11獨行俠例行賽最後一場出戰馬刺,陣中主力戰將Luka Doncic在第三節不幸受傷後,隨後退場接受檢查,後續經影像輔助診斷為左小腿拉傷(left calf strain),這對進入季後賽的獨行俠來說,絕對不是個好消息,雖然根據Woj大神的爆料是可能休息1-2週即可,但會不會造成其他更嚴重的傷勢呢?一般小腿拉傷到底多久可以回場?

受傷過程分析

先來看一次整個過程到底發生了甚麼事。

Luka Doncic快攻切入人群中挑傳後,準備往三分線跑時,左腳一個箭步向後蹬,隨後只見他用右腳跳了幾下,並立即按壓著左膝窩,然後一跛一跛的慢慢回防。

 

定格他這弓箭步,其實可以看見他的動作中存在些受傷高風險因子,本文主要針對受傷小腿部分做解析,其他部分可參考筆者先前的一些文章,看完後大家或許也會有些答案。

K湯回歸(上):兩次大傷前的下肢動作分析
K湯回歸(下):傷後復出動作分析
下個Markelle Fultz? Jalen Suggs受傷風險分析

進入正題,首先是當他在做推蹬動作時,『腳跟向內轉』,這會讓跟腱與小腿在受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,導致 跟腱 某個點會承受大量剪力,而這便是阿基里斯腱撕裂最容易發生的位置。

接著我們上看到膝窩的位置,同樣的大腿與小腿不成一直線,導致力量無法連貫,轉折處- 膝窩 承受左右剪力造成肌肉拉傷,像是腓腸肌、比目魚肌等便成了常見的受害者。

第二,他在整個推蹬過程中,小腿都沒有完全伸直,這會讓整個地面所給予的反作用力無法有效傳送至軀幹,迫使力量中斷在膝蓋,同時這代表小腿必須吸收絕大多數的力量,當所能承受的力量超出組織負荷能力,拉傷便會發生,嚴重程度則是當下力量大小決定。

小腿結構

小腿肌肉主要由腓腸肌、比目魚肌組成,並透過阿基里斯腱連結到腳跟後側上。

腓腸肌為所謂跨關節肌肉,往上通過膝關節連結大腿骨,往下過腳踝連結腳跟,因此若要針對肌肉做伸展拉長,必須同時延展這兩個關節才行。比目魚肌則是單關節肌肉,僅通過腳踝關節,所以常見的拉伸方式是在屈膝下做出腳踝背屈。

從Doncic當時的動作來看,比較有可能拉傷的會是比目魚肌,特別是從他按壓膝窩比較下緣的位置來看,蠻有可能會是比目魚肌上端連結小腿的位置拉傷。但是小腿其他部分,腓腸肌、肌肉肌腱交界處也都是可能受傷的區域。一般來說肌肉肌腱交界處是相對脆弱的,大部分的肌肉拉傷都發生在此處。

拉傷等級

肌肉拉傷大致分為三個等級,輕微、中度、重度。

一級拉傷,組織有小部分撕裂產生,但組織整體仍大致完好,不太影響力量、活動度,有時甚至當下也不太會有疼痛。平時運動後的延遲性痠痛,一部分也是因為這樣的小拉傷所造成,身體基本上都能自行恢復。

二級拉傷,組織撕裂的程度可大可小,通常會有立即性的疼痛,同時肌肉內會有出血導致腫脹,並影響到力量與主動活動度,此等級受傷大約3至6週後可再重新開始運動。

三級拉傷,組織基本上已完全撕裂,多半會感覺到肌肉『啵』一下,伴隨肌肉內大量出血,造成腫脹、疼痛以及功能喪失,通常肌肉會有肉眼可見之不連續凹陷出現,這類受傷通常需要手術,因此回歸時間都是以月來算,根據狀況不同有所調整。

要確定肌肉拉傷程度,除了透過核磁共振檢查外,比較簡易且快速的則是使用超音波影像。一般人要安排MRI檢查可能都要等上一陣子,對於診斷與安排後續治療並不實際,因此不一定要做到這麼精密的檢查,透過超音波影像即可大致判斷。

回歸時程

根據資歷統計,NBA球員小腿拉傷後,大約16天左右可以回歸賽場。從Doncic受傷的位置比較偏向小腿肌肉(理論上癒合較理想),以及傷病報告指出為輕微拉傷來推斷,Doncic重返賽場的時間大約是在2-3週之間。當然考量到季後賽,也可能會縮短休息時間,提早讓它回歸。

但這次的受傷頗有當年Kevin Durant在季後賽拉傷小腿的既視感,根據目前的報導,他可能會缺席首輪前兩場,但相信球團方獨行俠球團、醫療團隊勢必是要很謹慎得觀察Doncic恢復的狀況,即便回歸應該也是會有上場時間的限制,以避免操之過急可能不小心賠掉的就是Doncic的跟腱以及未來幾年獨行俠的競爭力。

筆者認為以Doncic的打法來說,再傷到小腿、跟腱的機會相對比較小,但從他的動作狀況來分析,要不再受傷其實並不大樂觀,特別是現在他的肌肉已經受過傷了,屬於傷害再發的高危險族群,再受傷的機會就又再高了些。

-
如果有問題想問我,歡迎 與我聯絡